浅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幅度较大,对我国的出口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给出口商收益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已经证实,作为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的衡量尺度,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层面,汇率变动均对国际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作为出口商,必须对汇率变动及其相关后果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的规律,对出口商合理规划出口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信保通信息汇编,将就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做简要分析,并给出一定的风险防范建议。
一、各种标价法下的汇率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
(一)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可以兑换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例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8,即表示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6.8元。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金额大于前期,则可认为外币币值上升或者本币币值下降;而反之,若一单位外币可兑换本币的金额降低,则说明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二)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衡量可兑换外币的多少。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等货币会采取间接标价法。例如欧元兑换美元汇率为0.97,其表示1欧元兑换0.97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数额保持不变,外币数额随本国币值变化而变化。当间接标价汇率上升,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反之,则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三)美元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采取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货币均采取以美元为标准外币的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由美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是国际通用的标价法。
二、汇率变动对出口商的影响
大量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已经证实,汇率的变动会对一国的出口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出口额和收汇两个方面讨论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出口额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造成货物的相对价格变动。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上升,即本币贬值,会使得相同金额的外币能够购买更多的本国货物。也就是说,外币的购买力增强,或者本国货物的价格竞争力增强。在此情况下,国外市场对本国的货物需求大大增加,从而促进本国出口额上升。在二战过后,日本利用美元兑日元1:360的固定汇率制度,造成日本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刺激出口。
(二)活率变动对出口商的收入影响
当汇率大幅变动时,出口商面临汇兑亏损或违约风险。汇率短期内波动过于剧烈,一方面会令进口方因不愿承担汇兑损失而违约或拖欠;另一方面,出口商的外币收汇会因贬值而造成汇兑损失。2015年卢布贬值过快,造成中国与俄罗斯边境的贸易大幅下滑,且俄方有大量买家违约,中国买方损失严重。
三、如何避免汇率大幅波动造成的损失
根据前文所述,汇率大幅波动并不利于正常贸易,出口商所需要的是较为平稳的货币兑换环境。但是,由于各国货币政策步调并不一致,短期大幅或频繁波动在所难免。因此,采取适当措施以规避风险势在必行。中国信保给出如下建议以应对相关问题:
(一)货币期货与期权
期货源于大宗商品交易,贸易商为规避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采取期货合约的形式来约定远期交易日的交易价格、交易数量。货币期货交易是一种标准化合约,其约定双方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汇率兑换约定金额货币。出口商可以通过期货合约来提前锁定未来收汇所能兑换的本币,从而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期权的概念与期货类似,期权赋予了购买者在未来某一时点以约定价格、数量买卖某种商品的权利。货币期权的购买者以一定的费用(期权费)来获取按某一约定汇率,使用某一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权利,从而达到锁定外汇未来价值的目的。
(二)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保障出口商应收账款安全的信用保险,当出口商因买方商业风险或买方所在国政治风险而面临可能的违约时,信用保险机构按保险条款给予赔付。
如前文所述,当汇率大幅波动时,出口商面临买方违约风险甚至来自于买方所在国的政治风险。例如,阿根廷曾宣布外汇管制,禁止以合同所约定的货币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交易,使大量贸易商蒙受损失。因此,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来防范因汇率波动而造成的违约风险是必要之举。在信用保险的保障下,出口商可以较为确定地在一定期限内获得应收账款,避免政治因素或买方拒收、破产等商业风险造成的损失。